神經電生理研究室
研究室負責老師:陳嘉玲教授
神經電生理研究室主要是透過神經電生理的評估及介入研究,以提供發展障礙兒童腦分析、腦塑性分析、神經發展與介入及創新早療方案的發展。本實驗室配有神經回饋訓練系統 ( Neurofeedback;EEG biofeedback ) 及經顱電磁刺激器 (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 ) 。神經回饋訓練系統是透過腦波活動的控制,利用視覺或聲音作為回饋,來達到訓練或治療的效果。目前已有多種腦波神經回饋的應用方法被發展出來,並應用在治療心理與生理的疾患。例如:神經回饋訓練系統有助於提升注意力缺損兒童的注意力。另外,其應用範圍尚包括:癲癇、腦傷、妥瑞症 ( Tourette syndrome )、認知異常、自閉症、學習障礙 ( Learning disabilities )、行為異常與發展障礙等。
經顱電磁刺激可藉由通過線圈的電流所產生的間歇性磁場,引起腦部電位活動。在治療理論方面,現階段初步的研究發現,經顱電磁刺激器能加強刺激部位大腦神經細胞的活化或是降低干擾部位的神經活性,而達到治療的效果。目前,經顱電磁刺激器可使用在診斷或治療。例如:rTMS 應用在腦性麻痺兒童可達到降低痙攣的效果。其他的治療對象包括:妥瑞症、發展遲緩、神經疾病、張力失調、憂鬱症與精神疾患等。此外,亦可結合腦神經影像學、生物力學及臨床資料,對發展障礙兒童有更進一步的探討。
動作發展研究室成立目的為利用生物力學相關的評量儀器,協助臨床專業研究者從事臨床研究,提供客觀具體化的數據,在病理機轉的了解、損傷失能的分析、治療變化的偵測上,有更深入的剖析。研究室內配備有三度空間分析儀 ( 3-D motion analysis system )、肌電圖 ( Electromyologram ) 與測力板 ( Force plate ) 等,因此可提供運動學及動力學的分析,並可結合肌電圖的訊號,對於動作控制及動作發展提供不同層面的資料,有助於了解一般正常兒童的動作發展及動作障礙兒童的動作機轉。常檢測的活動包括:上肢活動、下肢活動、軀幹動作、臉部動作、眼球活動與口腔動作等。對於創新的復健治療的全面性療效,也可以應用生物力學的評量方式來評估治療的機轉與效果。此外,亦可結合腦神經影像學、電生理學及臨床資料,進一步作深入之整合性研究及療育。